当前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资讯> 水肿、高血压、排便不顺?别让这2件事关闭身体的除湿开关

新闻详情

返回新闻列表

水肿、高血压、排便不顺?别让这2件事关闭身体的除湿开关

发布时间: 2021-01-23 | 作者:新诚智慧药房

提到湿,我们都会想到每年的春夏交接时节的黄梅天气,房屋里潮湿的情景。由于绵绵阴雨,环境湿度增加,于是就造成了「湿」的状态。湿有外湿、内湿之分,它们都会影响(侵犯)人体的任何部位。


1.jpg


外湿,与季节及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,感受湿邪有关,多因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居处潮湿所致。长夏湿气最盛,故多湿病。


过去多把湿邪归为长夏的主气,比如每年的四五月入梅以后,雨水多(民国三十几年甚至有连下一百多天的纪录),空气非常潮湿,我们人坐在房间里是感到浑身都是湿的;还有,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区,每遇雨季就积水,在这种环境中,当然比较容易引起湿的毛病;其次是雾露较重的区域,如岭南地区,空气中的湿度也高,都是属于外在环境的问题。人体如感受这种外来的湿邪,常会有发热恶寒,头重如裹,肢节疼痛,周身困乏等症状发生。


内湿,多与饮食生冷及脾肾阳虚,运化功能失常有关,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,以致脾阳失运,湿自内生。


现代文明制造了许多家庭电气产品,居住环境有冷气,饮食有冰箱。夏天一到,大家都喜欢吹冷气,喝冰冷的东西。由于人体的正常体温为三十六度半到三十六度八,而冰箱下层的温度大概在五度到十度,与人体的温度相差了二十几度;冷冻库的温度更在零度以下,这些冰冷的东西一到胃里,马上就会引起收缩反应,并抑制胃液分泌,影响到脾胃的消化、吸收与运输功能。


换句话说,内湿的产生,无非就是内环境水分过多的结果,而内环境水分过多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,一是水的摄入量太多,二是囤在体内的代谢障碍。常见胸脘痞闷,呕恶泻利,食欲不振或水肿,黄疸。


然而,外湿可内传脏腑,内湿也会外达肌肤。而且湿邪又易与风、寒、暑、热、温、毒等邪纠结,所以「湿」本身又可化热、化寒、化燥,其表现形式错综复杂。


湿气对身体的影响


● 影响头身、四肢关节


数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认识到风、暑、湿、燥、寒、火等六淫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,尤其是「湿邪」更被视为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。


明代医家赵献可把「湿」分为四种:(1)雨雾露,是在天之湿;(2)泥水,是在地之湿;(3)酒水奶酪,是饮食之湿;(4)汗出沾衣,是汗液之湿。他还特别提到,不同的湿导致的疾病也完全不同。


「寒、湿」是大自然存在的气候因素,相对其他几种气候,风、湿几乎一年的任何季节都会存在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对于外界温度、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,湿不会明显影响人的身体健康,顶多会让人觉得不舒服、不方便,好像五六月份的黄梅天,每天细雨绵绵,东西都会受潮、发霉,房间里也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味道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很讨厌这样的天气。


不过由于体质的不同,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觉到湿的气候变化,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或生活习惯不良的人,最容易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,水分排不出去,因此影响健康。


此外,现代人少动、多吃、熬夜、压力大,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,水分代谢失调。很多胃肠弱的人就会消化不良,容易拉肚子,这时即使没有身体明显的不适,对着镜子观察舌苔也可以看到舌苔很腻。


为什么感受湿邪,人的舌苔会很腻呢,因为舌苔是胃气熏蒸而成的,所以湿伤脾胃就会在舌苔上反映出来,而湿的特性是黏腻不爽,所以舌苔看起来也很腻。这一点也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,即任何一点小的问题,都会揭示大的方向,古人说,一叶落而知秋,就是这个道理。


古代医家认为「胃为水谷之海」,饮食之湿,先伤脾胃,举个例子,喝过多的水或者酒,都会引起呕吐,就是胃没法容纳这么多饮食的一种自我保护。吃了不洁净的食物,人也会上吐下泻,也是肠胃不适的表现。而且外界的湿和饮食之湿会互相影响,如果环境比较潮湿,更要减轻胃肠的负担。


脾主运化,湿重会引起运化失调,以致头有沉重感。因此,若头有如戴钢盔般的沉重感,那就表示已经有湿气侵入。有些人洗头不用吹风机吹干,也容易中湿。


湿气会慢慢渗透到关节和肌肉,严重时晚上睡觉连翻身都会感觉困难;若影响到四肢,则有肿胀感,不管早上或午睡起来,不仅手会肿胀,眼胞也亮亮的;同时口腔的唾液分泌量增多,此皆为湿病之证。


有人发现自己早上穿的鞋子,到下午竟然变小了。实际上鞋子并没有变小,而是脚肿胀了。其原因即在脾胃管运化,一旦湿气淤积体内,运输至末梢后回流缓慢。


到了下午,人体为因应工作需要而消耗能量,相对能量释放减少,影响组织回流,所以到了下午就感觉鞋子变小,脚也变大了。


● 导致口淡、大便稀且无精打采


就肠胃系统方面而言,若湿重导致运化失调的话,水分就会渗透到肠管内,引起下痢;或使大便变得稀溏 (又称鸭溏或骛溏)。


那是因为体腔内的水分透过两个方式进入肠胃之中:一个是高压往低压处渗透;一个是透过肠子本身的吸收;如果运化失调,水分就可能渗透到肠管,肠管内积满了水分,大便因此稀溏了起来。


而口腔内唾液分泌多,就会感觉口淡、食欲不振。喜欢饮食生冷的人,也较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,像现在许多小朋友都有此毛病,影响了消化吸收与营养供应,因此就会感到精神萎靡、倦怠、乏力、无精打彩,值得大家重视。


导致脏腑代谢功能失调


另外,水液通过脾的运化为人体所利用之后,在体内还有一个运输、分布、排泄的过程,这个过程和肺的通调水道作用、三焦的通道作用、膀胱的贮尿排尿作用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这四个脏器功能的失调,也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循环过程的障碍,出现水液在体内异常停留的「内湿」症状。所以水湿病变,在很多疾病当中,都可以为主发生,或者兼挟发生。


内湿多是由于素嗜茶酒,暴饮冷水或肥甘厚味,饥甚暴食,饮食不节日久损伤脾胃,脾运受阻,或湿郁成热,或湿积生痰,聚痰为病。故内湿是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,与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。


中医认为,脾脏能运化水湿,脾喜燥而恶湿,如果脾阳振奋,脾脏健运,运化水湿功能正常,湿邪则不易致病。反之,由于湿邪具有粘腻,易袭下位,易阻滞气机运行的特性,因此,当脾的运输气机有所阻滞之时,水液就不能正常的输布,它留在身体哪个部位,就出现哪个部位的症状。


如果体内各细胞、组织、器官水分含量过多,就会出现肢体水肿、头面浮肿、头昏头重、身重而痛、四肢肿胀、关节屈伸不利、胸水、腹水、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恶心欲吐、食不消化、大便溏泻等症状;如果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过多,就会出现妇女的白带过多,慢性结肠炎导致的慢性腹泻,支气管分泌黏液过多引起的慢性咳嗽,咳痰白而黏、不易咯出等等症状。此外,湿证的舌体多肿胀,舌苔必腻厚。脉象常为滑弦或濡缓。


所以《内经》上称「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」,意思就是人体大多数的水湿内停的疾病,如水肿、胀满等,都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所导致的。


●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易导致水湿内阻


中医认为,脾虚则生痰。一个人的脾气虚弱,不能正常地运化水湿,导致水湿内阻,停滞于中焦,聚湿生痰。


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个「痰」,「痰」可是百病之源。


高血压在中医里有一种类型是痰湿阻滞型高血压,主要就是因为肝火过旺克制脾土,脾胃被克制后,饮食的消化、运输发生障碍,造成水湿内生,聚而成痰,形成了此类型的高血压。


还有,高脂血症多是因脾胃失调致使内生痰浊所致;咳嗽多是由痰湿蕴肺所致;哮喘的病因也是以痰为主,为宿痰内伏于肺,遇到外感因素就会被诱发;还有,肥胖的人多是痰湿体质……从以上可以看出,痰会引发很多种病,而脾虚又会生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