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胃不调,易生湿病
大家都知道,人是以水谷为本的,受水谷之气以生。《素问.平人气象论》中这样说:「人以水谷为本,故人绝水谷则死。」什么是水谷?水谷,即吃到和喝到肚子里的东西。人得吃东西,不吃东西怎么能活呢?俗话说得好:「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。」
胃不仅主受纳水谷,还负责腐熟水谷。「受纳」有接受、容纳之意;「腐熟」就是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形成食糜。人通过嘴吃进食物后,经过食管,容纳于胃,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,并形成食糜,成为更易于转运吸收的状态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强调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的原因。
在这里,胃的受纳功能,不仅是包括接受、容纳之意,它还有主动摄入的意思,中医里也叫「摄纳」。胃在胃气的作用下能主动摄纳食物,胃气以降为顺,使饮食往下走,这样我们的胃才会腾出地方来,为后续食物做继续的受纳工作。为什么人饿了后会产生食欲、想吃东西?其实就是这个道理。
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过程,水谷便在脾胃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内完成了旅行的第一步——消化和运化。
没有这开始的第一步,以后的道路再顺畅也是毫无意义的。由此我们也看出,想要身体健康,先要养护好脾胃。否则,脾胃受损了,人的健康就失去了基础,生命之树就会枯萎。如果胃的这一功能发生障碍,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胃脘胀痛等症。
我们再来说脾主运化。「运」有运输、布散之意;「化」有变化、消化、化生之意。
脾主运化就是指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加工,然后进入小肠,清浊分离,各走各的道儿,再由脾输送至全身,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。脾主运化,一方面运化水谷,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;另一方面还能运化水湿,就是运化人体内的水液。
脾的运化功能靠什么来完成的呢?主要依靠脾气的作用。脾主升清,以升为顺,脾气应该是上升的,这样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运输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;反之,如果脾失健运,脾气该升却不升反而下降,人就会出现不爱吃东西,吃点就腹胀、便溏,浑身无力等消化不良症状;而且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,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,如浮肿、痰饮等症。
如果一个人平时不注意调节饮食,饮食过量,或过食生冷、油腻等刺激性食物,就会使脾胃受伤,这样饮食水谷精微不能运送于全身,人体的元气就会衰弱;元气一衰,我们的身体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抵御外邪了,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。
我们身体里的很多疾病都与脾胃有关,李东垣在《脾胃论》中指出:「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。」他认为,脾胃内伤是人们最重要的致病因素。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有三点原因:
一、是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虚弱,就会引起我们的气血生化不足。一个少气缺血的人,身体怎么会好得了呢?
二、是脾胃受损,运化失职,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输布全身,人身体得不到充分濡养而使卫气虚弱,卫外功能受损(通俗点儿讲就是免疫功能低下),这时外邪会乘虚而入,使我们生病。
三、是脾胃升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,胃气宜降不宜升,脾气宜升不宜降,如果胃气不降反升,或脾气不升反降,中焦气机紊乱,必会影响其他各脏腑的气机及功能,各种病症便随之而来。
那么脾胃失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健康问题呢?举例来说:如果湿热偏盛,尤其是长夏季节,脾气易被湿邪所困,不能将水谷精微运化至全身各处,就会感觉身体特别累,手足无力,爱睡觉,不爱吃东西,大便较稀而不成形。
单纯由脾胃所引发的脾胃病,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消化系统疾病,比如消化性溃疡、胃炎、便秘、腹泻、胃下垂等,这些都是具体的病。俗话说「十人九胃病」,这说明脾胃病在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。
举例来说,脾胃不好的人容易感冒。这样的人感冒了还不容易好,即使好了也容易复发,身边的人谁感冒都会连累到他。一般来说,脾胃强壮、元气充足的人,免疫力就强,这样的人不容易感冒。
此外,中医认为,脾虚则生痰。一个人的脾气虚弱,不能正常地运化水湿,会导致水湿内阻,停滞于中焦,聚湿生痰。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个「痰」,「痰」可是百病之源。
高血压在中医里有一种类型是痰湿阻滞型高血压,主要就是因为肝火过旺克制脾土,脾胃被克制后,饮食的消化、运输发生障碍,造成水湿内生,聚而成痰,形成了此类型的高血压。
还有,高脂血症多是因脾胃失调致使内生痰浊所致;咳嗽多是由痰湿蕴肺所致;哮喘的病因也是以痰为主,为宿痰内伏于肺,遇到外感因素就会被诱发;还有,肥胖的人多是痰湿体质……从以上可以看出,痰会引发很多种病,而脾虚又会生痰。因此,脾胃一旦出问题,身体就会出问题。反过来说,我们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,可以从脾胃入手,标本兼治,方可取得一定的效果。
胃肠虚弱症及因食毒水毒而起的头痛、眼疾、头疮等属湿阻中焦者。
说明:本方可消化宿食和袪除胃内停水,用治胃弛缓胃下垂之消化不良症,及胃肠虚弱而容易感冒,有解毒、袪痰、健胃、消化之功、对于消化机能衰退有振奋作用,并可促进胃肠蠕动力,而调节胃肠。
平胃散的出处
历代以来,一般都说平胃散是出自于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然而在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之前的《简要济众方》里边,就已经有平胃散这个方名。另外,在明代时期由朝鲜‧ 金礼蒙等所编撰的《医方类聚》这本书也提到平胃散是引自《简要济众方》。
不过,因为《和剂局方》是由宋代政府颁布的一个成药典,因此,后世都认定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这本书是平胃散的来源出处,甚至在现今的许多教材和资料都没有改正过来。
平胃散是消导药,还是祛湿药?
平胃散在汪昂先生所着的《医方集解》是把它归纳在消导之剂当中,但是在现今的中医方剂学教科书里却是属于祛湿之剂。
平胃散的胃,实际上是指整个消化系统,也就是包括了脾胃,特别是指脾的运化。
我们经常讲中医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,这个时候的脾,包括运化的脾,和受纳的胃。甚至于包括消化道。都概括在脾这个大系统里面。